甘肃防雷检测监管的关键要点探讨
检查项目的完整性
通常情况下,检测机构会与客户签订委托协议书(合同),其中会附带详细的检测方案。检测方案将展示具体的检测项目,这也是检测机构和被检测方所确定的检测范围。然而,许多客户对具体的检测项目了解甚少。如果最终的检测报告中的项目与检测方案有所缺失,即便客户会察觉到,也不易理解。因此,在监管过程中,首要任务是根据检测方案内容,对其进行相应的核查。其次,在监管过程中还要检查检测方案的内容是否与检测规范明确相矛盾。例如,如果现场某个防雷三类建筑物引下线,实地有3处,并且正好满足规范的间距要求,但检测方案和报告中只提到了2处,除非有特殊情况,否则这种情况属于检测机构的疏忽。
甘肃的外部防雷装置有多种表达形式。
被保护建筑物的防雷设备的良好运行主要依靠外界防雷设备来实现。因此,被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尺寸、接闪器的尺寸、位置、数量、材料、规格以及保护范围等因素都需要清晰全面地考虑。尤其在多个接闪器联合保护的情况下,需要详细考虑每个接闪器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。此外,对于能够发挥保护作用的接闪器,还需要根据规范标准体现相应的接地电阻值、过渡阻值等数据。
保证原始记录与检测报告的一致性。
检测报告的要素在原始记录中需要找到支持的数据。例如,如果检测报告中显示某个检测点的接地电阻值,原始记录中需要包括使用的检测线的线阻、表显接地电阻值、仪器编号、检测方法以及具体布局等,并且这些数据需要与检测报告内容一致。同时,原始记录中的内容应尽可能地详细。
如果现场不便进行复杂计算,可以在现场原始记录中不体现推理计算的内容,但是需要将现场情况信息详细体现在原始记录中,然后再在检测报告中体现推理计算的内容。对于内容较多的原始记录,应尽可能地进行格式化和程序化。合理而严密地设计检测程序,首先打印基本不变的部分,例如检测项目、技术标准、计量单位、自然条件、设备名称和编号。对于信息较多的检测项目,在设计原始记录的格式时,需要为每个项目的检测数据留足够的空间,以便在现场检测时记录足够的信息。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检测人员大量重复性工作的负担,提高工作效率,还可以提醒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检测程序执行检验,同时减少检测报告的错误率,但是两者必须一致并且能够满足可溯源性。例如,在现场出现多根接闪杆联合保护的情况下,原始记录中应详细记录多根接闪杆的高度、材料、焊接、位置关系以及被保护建筑物的相关信息。在现场检测过程中,可能很难进行精确计算,但可以在检测后利用软件来进行精确计算,并在报告中体现。
本文介绍了防雷检测的四个注意要点,分别是可追溯性、检测项目完整性、外部防雷装置的表达形式以及原始记录表与检测报告的一致性。并详细阐述了这些要点在实际防雷检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,以供从事防雷检测和监督工作的同行参考。